第十一章 挑戰中央_賈志剛說春秋之一·齊楚崛起
另类小说 > 賈志剛說春秋之一·齊楚崛起 > 第十一章 挑戰中央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十一章 挑戰中央

  俗話說:人挪活,樹挪死。可是,首都搬家絕對是一件傷筋動骨的事情。在周朝的偉大首都從西部搬到東面之後,中央的威權迅速衰落,諸侯們漸漸地開始不尿中央這一壺了。諸侯們互相攻殺,目無王法,周王室的威望江河日下。

  現在,來說說周王室的地位變化。

  這,需要從周的祖先開始說起。

  【周朝的建立】

  最早從黃帝說起就太久遠了,從後稷說起也有些長。只說一點,周王室是黃帝的後裔,姓姬,與黃帝同姓。

  到公劉那一代,跟戎狄混居。什麼是戎狄?

  上古時期,華夏族將周邊的民族按照方位分為四個部分:北邊的是狄,南邊的是蠻,西邊的是戎,東邊的是夷。後來常說南蠻南蠻,就是這麼來的。那麼,戎狄就是西北的民族了。

  由於公劉人品好,樂於助人,種糧食的水準又高,基本上就是雷鋒加袁隆平這樣一個人,因此受到各族群眾的擁戴,成為那一帶的首領。到兒子慶節,周國正式成立,地點應該在今天的甘肅一帶。

  幾百年後,到了古公亶(音單)父那一代,戎狄起兵來攻打,要搶財物,古公亶父給他們財物。之後戎狄又來,要搶地盤和人民。古公亶父又要給他們,老百姓不幹了,想要打仗。古公亶父勸他們說:「鬼子來打仗,無非就是要土地和人民。想想看,大家跟著我也是過,跟著他們也是過,有什麼區別?如果大家為了我而戰鬥,為我死那麼多人,我不忍心。」

  多麼偉大的情操啊,就是華盛頓也比不上。

  古公亶父帶著自己的家屬走了,一直來到了陝西,百姓們也都追隨他去了陝西。在那裡,周圍的部落們知道古公亶父十分賢明,也都過來歸附。於是古公亶父修建城牆,建立官府,為民服務。說起來,算是真正的公僕。

  古公亶父的大兒子叫太伯,二兒子叫虞仲,小兒子叫季歷。季歷的兒子叫姬昌,大家都看好他。於是太伯和虞仲為了把王位讓給季歷,雙雙逃往南方,後來建立了吳國,成為吳國國君,這是後話。

  後來季歷繼位,季歷之後是姬昌,也就是周文王。周文王發明了「周易」。據專家考證,這是自古以來最偉大的預測學,現在世界上有許多「周易」研究會,夜以繼日地想搞懂幾成。在可預見的將來,這個研究還將繼續下去。沒有「周易」,後世的帝王連墳地選在哪兒心裡都沒譜兒,也就沒有今天看上去宏偉壯觀的這陵那陵,甚至連故宮都可能蓋得亂七八糟。所以,周文王的出現,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。

  周文王可沒有他爺爺那麼慈悲,先後多次討伐戎狄,讓鬼子聞風喪膽。

  文王之後,武王滅了商朝,建立周朝。

  需要提醒的是,據傳文王有九十九個兒子,後來分封各地,成了許多姓氏的祖先。在漢族常見的姓氏中,大約有一半是出自文王后代。或者說,當今的中國人,幾乎人人身上都流著周文王的血液。

  讀到這裡,大家最好保持恭敬的態度。

  舉個例子,當年國共兩黨打得不可開交,毛澤東、周恩來與蔣介石、宋子文(本姓韓)形同水火,其實若是大家坐下來敘敘舊講講歷史,就會發現大家都是周文王的子孫,甚至周恩來和蔣介石還都是周公的後代,大家本是一家人。

  所以,經常講講歷史,是有利於社會和諧的。

  【周朝的統治】

  當時的周朝是很強大的,沒有人可以對抗。

  建國之初,諸侯國一個個都很老實,誰不老實就辦誰。

  那時候四面的民族也都很老實,東夷很快就被消滅了,成了姜太公的臣民,也就成了華夏族的一部分。一部分逃走的,大致就渡海去了朝鮮。

  所以,中朝一家親啊,本來就是一家。

  南蠻在楚國的打擊下,很快也就服服帖帖了。天上九頭鳥,地下湖北佬,大概就是那個時候說起來的。

  戎狄呢?

  說起來,話就長一點。

  按照《史記》的記載,戎狄們原本是夏朝的遺族,也就是說他們跟夏朝原本是一個民族。說來說去,那也就是炎黃子孫了。而戎狄是匈奴的祖先,匈奴又是之後的北方民族的祖先,這麼說來,什麼蒙古族、朝鮮族、女真族等等,實際上也都是炎黃子孫,沒什麼可爭議的。

  周朝初期,戎狄是要進貢的,叫做「荒服」。

  後來到了周穆王的時候,有兩個愛好:第一喜歡旅遊,第二喜歡打仗。周穆王旅遊的事跡不多說了,他喜歡西部旅遊,是如今西部旅遊的祖師爺。他曾經西部旅遊到天山,親切會見了西王母。打仗的事情說一說。不知道為什麼,他就是看戎狄不順眼,非要打人家,誰勸也不行,於是就打了。戎狄一看大軍打來,一個個都跑了,穆王只抓了四頭白狼四頭白鹿回來,大概這八樣東西是戎狄的吉祥物,相當於我們的奧運福娃。為什麼咱有五個奧運吉祥物,來源應該就是戎狄這裡。

  搶了人家的吉祥物,人家當然不幹了。就像誰搶了咱那五個福娃,咱也不爽啊。《史記》記載,從那以後,「荒服不至」,不進貢了。不僅不進貢了,還跟你打游擊了。

  到宣王的時候,又要打戎狄了,結果這一回連吉祥物也沒搶回來,反而打了敗仗。

  從那以後,戎狄就徹底不怕周朝了。到了幽王的時候,戎狄就攻破了偉大首都,幽王也被殺了。

  於是,平王遷都洛邑。

  說來說去,不該搶人家的吉祥物。

  【周朝的人質】

  周平王遷都,雖說一時太平無事了,但是也失去了諸侯的尊重。為什麼?你堂堂一個周朝天子,竟然被小鬼子逼得遷都,弟兄們的顏面往哪裡放?你要不行你吱一聲啊,哥幾個幫你把小鬼子辦了不就行了。

  眼看大家都靠不住了,周平王這個時候只能依靠一個人了。誰?鄭莊公。鄭國緊挨著洛邑,有實力,而且是諸侯裡面最近的親戚,親上加親的親戚,不僅是堂弟,還是表弟。

  可是,有一個問題。鄭莊公有日子不來了,在家裡對付叔段呢。周平王心裡就有些不舒服,心說你是個中央領導人,不能總是拿著中央的工資干私活啊,你這不是佔著茅坑不拉屎嗎?

  正在這個時候,虢公忌父從虢國來了。說起來,他是那個虢石父虢總理的兒子,當年虢總理給幽王出了烽火戲諸侯的主意,後來自己也「幸福地」被犬戎給剁了,也追認烈士了。不過,他的兒子就不再擔任中央領導人了。

  平王跟虢公聊得挺投緣,平王有了一個想法:「老虢啊,你看老鄭這麼多年來擔任總理職務,時間長了,有些懈怠了,平常也不來中央辦公了。我看,你就繼承你爹的遺志,取代老鄭,擔任總理吧。」

  「這這這這這不行,絕對不行。」本來好好地說話,聽平王這麼說,嚇得虢公說話都不利索了。

  「有什麼關係?」

  「大王啊,老鄭人家那是實力派啊,我要是奪了他的權,那他不僅怨恨我,也會怨恨大王啊,我這諸侯還想不想幹啊?」虢公說得實在,自己是個小國,惹不起。

  當天晚上,虢公急忙溜了。他怕夜長夢多,萬一平王非要自己取代鄭莊公呢?還是跑了最放心。

 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,看上去越是堅固的牆,就越是透風。

  按理說,天子與臣子的對話應該是嚴格保密的。可是,鄭莊公在第二天就知道了整個事情的經過。毫無疑問,有人以快馬加急的方式向他匯報了工作。

  鄭莊公是什麼人?別忘了他是春秋第一位猛男啊。

  於是,鄭莊公去中央了。他要幹什麼?辭職。

  「大王,您看,我家裡有些亂七八糟的事情,總是脫不開身,再說,能力上也有問題。您就讓我辭職吧,省得佔著茅坑不拉屎。」鄭莊公很誠懇地向平王提出辭職。

  「兄弟,這怎麼行?好久不見,正想你呢,咱們多聊聊。」平王挽留。自從虢公給嚇跑之後,平王認真思考過,思考的結果是誰都能得罪,就是不能得罪鄭莊公。他還慶幸呢,慶幸虢公沒有聽自己的。

  「大王,聽說您連人選都看好了,據說是虢公是吧?我也覺得他很合適啊,他爹不就當過總理嗎?說實話,他的能力比我強多了。」鄭莊公說得超真誠。

  平王有些慌了,他看不出來鄭莊公是說的真心話還是在諷刺自己。說實話,沒人知道,甚至鄭莊公本人也說不清,一方面他有些憤怒,另一方面他還真不想幹了。

  「嗨,我說呢,怎麼好好地就要辭職,原來是誤會,誤會啊。我的意思是老弟不在的時候,虢公臨時來幫個忙什麼的,算是借調,老弟一回來,那他就主動讓位。再說了,能力上,他怎麼能跟老弟相比?」

  問題是這樣的,你越是挽留,他就越是想走;他越是想走,你就越是真想挽留。

  鄭莊公咬死了一定不幹了,說什麼也沒用。

  平王一看不行啊,怎麼辦?

  「兄弟,你看,四十多年了,鄭國對中央的貢獻那是巨大的,我叔還有兄弟你的貢獻那是沒人能比的。如今出了這麼一個小小的誤會,也不能怪你不信任我。這樣吧,為了表達我的誠意,我讓太子去鄭國為人質,你看如何?」平王這人,整個就是遺傳了他姥爺的二愣子脾氣,一急了什麼餿主意都敢想,什麼後果都不管。

  你說交換人質這樣的事情,原本是諸侯國之間的事情,大家級別相當的。就算是諸侯國,關係親近一點的,也都不玩這個。現在天子要跟諸侯交換人質,而且動不動就派太子做人質,這不是太荒唐了嗎?

  鄭莊公是什麼人?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不行,第二反應是絕對不行。一來這樣要挨罵,二來太子這樣的人質那是人質嗎?就算平王今後把自己給炒了,自己能把太子怎麼樣?第三,太子去了鄭國,那還不得供著?供好了那算不錯,萬一有個三長兩短,怎麼交代?

  「大王啊,這千萬使不得。知道的說是大王主動提出的,不知道的說是我要挾大王。大王要我留下來,那我就留下來好了,這用太子做人質的事情就免了吧。」鄭莊公不傻,這燙手的山芋絕對不接。

  其實到這裡,平王是成功的,又表達自己的誠意了,鄭莊公也讓步了,如果見好就收,那就完美了。可是,平王那是個二愣子,當初遷都也就一拍腦袋。如今又拍了腦袋,你越推辭,他越來勁。

  「不行,其實我讓太子去做人質還有別的意思,鄭國現在是模範國家,國家治理得好,我也讓太子去現場學習一下,算是留個學吧。就這麼定了,啊。」這一回平王真是下定了決心,不容鄭莊公再說什麼。說完,走了。

  鄭莊公現在是推無可推,暗中叫苦。本來是來討公道的,誰知道討回去個燙手山芋。

  怎麼辦?

  回到總理官邸,恰好祭足跟著來了,兩人一商量,現在只有一個辦法:把自己的世子先弄過來,至少吧,算是交換人質。

  就這麼著,鄭莊公世子姬忽來到周朝做人質,平王太子姬狐隨後去了鄭國當人質。

  周鄭交質,這是一個標誌,標誌著周朝的權威下了一個台階,他們已經自己給自己降格了。

  消息傳出去,天下諸侯對周朝更加不放在眼裡。

  【大王的麥子被搶了】

  周平王在位第五十一年(前720年)的時候,終於崩了。

  總理鄭莊公和人大委員長周公黑肩共同迎請太子狐登基,太子狐從鄭國回來,那時候他也快五十了,身體還不太好,在平王靈前痛哭,結果這一哭就昏過去了,這一昏過去就沒有醒過來,也崩了。

  於是,太子狐的兒子姬林繼位,就是周桓王。

  周桓王很年輕,就因為自己老爹被派去鄭國做人質這件事情,他對鄭莊公一向沒有好感,他決定炒了他。炒他之前,桓王找來周公商量,周公勸他:「忍忍吧,鄭侯沒犯什麼錯,對國家也還盡力。」

  可是桓王不願意忍了,他畢竟還年輕。

  第二天早朝,桓王也沒客氣,上來就宣佈:「鄭侯年歲已大,輩分又高,本王不忍心讓他老人家天天來上班,回家養老去吧。」

  「多謝大王,老臣早有這樣想法。」鄭莊公謝了恩,回到總理官邸,要緊的東西收拾一遍,當天就回鄭國了。

  其實呢,莊公也未必就願意在這裡當中央領導,退休回家也沒什麼問題。關鍵是,你不要這樣生硬地讓人家走,那太沒面子。譬如桓王給莊公搞個生日晚會,把侯爵晉級為公爵,反正也不要成本,這個時候好好跟人家說,裝孫子就裝孫子,何況本來也是孫子。那樣的話,鄭莊公走得也有面子,今後有什麼事情還能照應你,多好?

  周朝為什麼後來不行呢?跟這些混賬天子太有關係了。

  鄭莊公灰溜溜回了鄭國,大夥兒一看就知道心情不好,一問,原來是被桓王這孫子給趕回來的,大夥兒就急了。

  「這不是忘恩負義嗎?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?主公,咱們立即出兵,攻打洛邑,廢了那個孫子。」大夫高渠彌第一個不幹了,就要出兵。

  「不行,攻打周王,那不是造反嗎?」穎考叔不同意。是啊,地方打中央,那於理不通啊。

  莊公基本沒搭理他們,這樣考智商的問題,只有祭足才有辦法。

  「攻打周王,那肯定不行;可是就這麼忍了,那心情又不爽。我看,不如出兵到溫,就說今年歉收,朝他借糧。如果不借,那就是不夠意思;如果借,咱們再獅子大開口,讓他們難受。」果然,祭足的主意就是好,溫是周朝的自留地,不打洛邑而在溫鬧事,意思就是你讓我不爽,我也讓你不爽。

  主意就這麼定了,祭足親自率軍到了溫,之後向溫城大夫開口借糧。

  溫城大夫也不是傻瓜,再加上事先有內參一類的東西過來,說是要提防鄭國報復,因此溫城大夫既不借糧,也不開城門,你愛幹什麼幹什麼,我就當沒看見。

  祭足一看,一切都在意料之中。

  「不借?麥子就在地裡,你不借,我們自己割。」祭足下令,來之前就給每個士兵發了鐮刀,這時候正好用上。

  正是麥熟季節,鄭國軍隊就將溫的麥子都給割了。怎麼割法?只割麥穗,不割麥稈,否則運不了。溫城大夫在城樓上乾瞪眼看著,很生氣,但是打不過。

  割完麥子,鄭軍回去了。再看麥田里,麥子還那麼高,就是沒有頭了,你這不氣人嗎?

  又過了三個月,祭足照方拿藥,把成周的早稻給割走了。

  搶了麥子,搶了稻子,周桓王不知道?當然知道。

  「我要討伐鄭國。」桓王大怒。

  「大王,算了,不就是點麥子嗎?就當餵狗了吧。一來,為點麥子就打仗,事情太小,讓人家笑話;二來,割麥子的是鄭國的邊防軍,說不定老鄭根本就不知道;三呢,咱的軍隊常年不打仗,哪裡是鄭國的對手?」周公黑肩第一個出來反對。

  桓王想想,也有道理,再問大家,沒人讚成出兵。

  這下沒辦法了,出兵的事情就算沒說過,桓王讓周公給各地下了一道詔書,基本內容就是:有賊,看好自己的麥子。

  家門口的麥子被搶,卻只能忍氣吞聲。

  「唉。」天下諸侯都在為周王室歎氣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ltxt.cc。另类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lltxt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